新闻中心
近年来,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新科技在支付领域的广泛应用,支付市场发生了深刻变革,第三方支付机构引领的移动支付业务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商业银行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产业各方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加大资源投入,开启以移动支付为重点的无卡支付新局面。
一、信用卡无卡支付业务发展趋势
(一)行业监管更趋规范、开放和完善
一是监管层鼓励多方参与支付业务。2017年7月,中国正式开放人民币清算市场,国际卡组织将可进入中国从事人民币清算业务。二是市场监管日趋完善。2016年4月,人民银行明确逐步取缔支付机构与银行直联,通过人民银行跨行系统或合法清算机构进行处理。2017年3月,网络支付清算平台(网联平台)启动运营,人民银行将逐步切断支付机构直联银行通道,从账户分类、限额管理、备付金集中存管等方面加强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进行规范。三是行业标准更加规范。中国银联牵头制定符合国际支付技术及芯片卡标准组织(emvco.)要求的二维码支付规范,坚持四方模式标准,边界清晰,成为又一项国家标准。
(二)技术进步将加快推进支付业务发展
一是技术进步降低了银行的服务成本。运用互联网创新思维及技术,无卡支付具有虚拟化、定制化、及时性等独有优势,支付环节不再依托传统的收单机具及银行卡介质,结算高效、费率优惠,有效降低了商户和银行的成本。二是技术进步带动支付产品的创新。生物识别、二维码、nfc、支付标记化技术及app应用支付等远程和近场移动支付技术持续发展,推动了无卡支付产品的快速迭代和客户支付体验的不断提升。三是技术进步提升了风险监测能力。技术进步增加了风险监控工具和手段,提升了风险数据获取量和数据分析能力,以大数据等技术应用为支撑,新型风控流程覆盖业务开通验证、限额管理、交易监控及调查处置等各业务环节,对高风险客户和交易进行筛选、甄别、预警。
(三)多方竞合将成为行业发展常态
一是行业内部的竞合。以中国银联和网联为主导的清算转接机构通过联合各商业银行,建立行业统一支付标准,推出统一支付品牌、支付产品,统一业务流程及支付体验,引导行业从无序竞争转向产业规范。二是跨界竞合成为新趋势。2016~2017年,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四家大型银行分别与互联网金融公司京东、百度、腾讯、阿里建立金融科技合作,传统银行与非金公司通过入口与渠道、流量场景、产品创新及大数据建立联盟伙伴关系,不仅能发挥银行作为资金端的优势,更可以依托互联网获取大数据,更好地提升服务质量,产生“1 1>2”的效果。三是跨界创新不断取得突破。随着互联网金融澳门赌场网址的业务范围和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参与各方将寻求跨领域、跨行业的突破。第三方支付机构以银行ⅱ、ⅲ类账户体系为基础接入银联网络,甚至独立发行“花呗”、“白条”等类虚拟信用卡产品,涉足消费信贷领域。
二、农业银行:构建无卡支付品牌丰富无卡支付场景
作为最早提供无卡支付结算服务的大型银行之一,农业银行长期以来致力于实施银行卡支付创新,努力改善支付环境,为广大客户提供更加简单、便捷、安全的服务,为合作商户提供一体化支付结算方案。
(一)构建无卡支付品牌,打造移动端产品体系
一是构建统一的无卡支付品牌。围绕紧盯移动互联的支付整体战略,利用农行客户与资源优势,构建支持线上线下全场景无卡支付的“农银快e付”品牌。打造掌上银行统一支付入口,整合银行已有的扫码付、手机云闪付、快e付等产品,拓展人到人支付、商户码、取款等功能,为持卡人与商户提供移动支付服务统一入口。在登录、支付等环节引入指纹验证等生物技术,支持线上线下交易,紧密契合社交生活、公共交通、网络购物等日常生活场景,满足消费、转账、收款、付款、商户管理等多种应用。
二是完善无卡支付产品体系。利用农业银行掌银风控体系,应用软token等先进风险管控手段,为客户提供更安心的支付服务。针对线上支付场景,重点发展农行k宝支付、k码支付、支付验证等级高的无卡支付产品。针对线下小额高频支付场景,推广扫码付及手机云闪付业务,推出小额双免功能,进行联机oda改造,拓展公共交通等客户黏性较高的行业应用。
(二)加强受理环境建设,丰富无卡支付场景
一是投入资源大力拓展银联二维码支付业务,加快银联云闪付受理环境改造,开通小额双免,快速提升农行收单网络的无卡支付受理能力,优先覆盖快餐、客运、超市、影院等小额高频行业商户,培养商户支付习惯。
二是开展“农行扫码付,天天五折”银联云闪付消费促进活动,打造银联云闪付特惠商圈,通过集中宣传形成市场声势,扩大“农银快e付”及扫码付品牌影响力,培养客户支付习惯。
三是积极拓展线上平台类商户,通过客户端开放平台,引入外部合作方应用,实现内外部资源的有效整合,丰富客户线上支付场景。
四是依托“个人客户优惠促销系统”,建设农业银行信用卡的移动金融服务平台——掌银优惠中心,为农业银行4.6亿个人客户及200万商户提供平台化的优惠增值服务网络,满足小额、高频的无卡支付需求。
五是试点推出静态二维码聚合支付产品,基于主扫消费产品、转账功能的方式实现跨行、面对面的“免费、实时、便捷”小额支付应用。大力拓展线下小微商户,实现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商户共享、条码互认、交易互通,降低少商户接入成本,提高商户支付结算效率。
(三)优势互补,开展第三方支付合作
当前,第三方支付机构在技术创新能力、支付场景、客户行为数据的积累、灵活的机制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以支付宝、财付通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仍是无卡支付的主要支付入口,农业银行积极与主流第三方公司开展营销及业务合作。
一是开展新客获取、用卡激励等形式的营销活动。与第三方公司合作开展连续消费抢兑、权益日随机减、网购季多倍积分等形式的营销活动,实现第三方平台与农业银行信用卡客户的互相转化和引流,推动客户持续消费。
二是开展营销宣传合作。分别在农业银行掌银和第三方平台入口设立活动专区,增加无卡支付营销活动展示,增强活动效果。
三是优化支付流程。设计掌银端一键关联第三方支付,实现农业银行app内置绑卡,提升客户支付体验。优化第三方绑卡流程,简化验证要素,提升交易成功率。
四是开展大数据挖掘及金融科技合作。充分利用第三方支付机构在搜索、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金融科技领先基础能力,对接市场需求及产品设计,与其在大数据风控、客户画像及精准营销、远程开户生物特征识别、智能客服以及智能投顾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深入挖掘客户需求,共同孵化创新型产品服务,实现精准化营销。
(四)服务创新,打造场景化无卡支付生态圈
一是运用互联网创新思维及技术,打造涵盖信用币、手机云闪付及扫码付的移动端产品体系,形成从发卡到支付全流程无卡支付链。
二是全新改版农业银行掌银“信用卡频道”。采用扁平化设计,整合用卡服务、营销活动、优惠专区等信用卡移动创新产品和服务,实现轻量的移动操作和交互设计,有效满足客户移动端的信用卡申办、用卡、支付等需求。
三是打造掌银“附近”板块,基于客户实时地理位置,为客户由近到远展示附近的农业银行特惠商户,并推荐热门活动,在线上领优惠券、线下支付的基础上,又推出了线上支付、线下核销的无卡支付应用,满足信用卡客户用卡优惠、积分消费、增值服务等的移动化需求。农行开展的etc9折月票、6积分商圈等活动,市场反应热烈。
四是持续开展无卡支付积分抽奖活动。在掌银平台开辟“乐玩积分”专区,开展“农行云闪付,绑卡享好礼”及“农行扫码付,消费抽大奖”活动,吸引新客户使用农业银行手机云闪付业务,培养客户持续支付习惯。
(五)大数据与系统支持,为无卡支付业务发展保驾护航
一是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提升金融创新服务能力和水平,丰富的数据、成熟的评分模型和数据挖掘技术为开展无卡支付业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通过大数据实现集中运营和自动化审批。基于集中运营和自动化审批,农业银行推出了3分钟发卡及秒批的虚拟信用卡——“信用币”产品,具备较高的处理效率,使得信用卡可以同其他互联网企业在服务效率上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三是构建数据营销支持体系和营销管理系统。从拉动无卡支付活跃客户入手,通过定期提取目标客户、发送营销短信等方式,形成测试、发送、评估、优化的无卡支付营销闭环,增加客户数量,提高支付频次。
四是建立无卡支付业务风险防控体系,覆盖业务开通验证、限额管理、交易监控及调查处置等各业务流程环节。在绑卡及交易环节准确上送关键风险监控要素,积极配合卡组织及发卡行建立联动监控处置机制,及时调查处置相关风险账户及设备,并根据调查情况采取相应防控措施。
三、工商银行:做移动支付产品先行者
工商银行运用金融科技,创新支付产品,建立核心场景,努力打造用户体验好、口碑优、影响大的支付精品,增强品牌吸引力与客户的黏着度,帮助商户构建更具效率的商业模式,有力地支持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一)支付端
工商银行因时因需而变,于2015年在全国率先推出基于支付标记化(token)技术的hce云闪付信用卡,通过云端服务器与手机app之间的数据交互实现瞬时领卡、瞬时消费,开启了“无芯片的芯片卡”时代;同时,工商银行还是首批发行apple pay、三星pay、华为pay、小米pay等手机信用卡及腕表支付产品swatch pay的商业银行,率先搭建起以线下近场非接支付和线上远场一键支付为核心的移动支付体系。
2016年,工商银行再度引领移动支付创新潮流,全新推出覆盖线上线下和o2o支付全场景、支持主扫和被扫模式、无缝链接商家和客户的工银二维码支付,成为国内首家拥有扫码支付产品的商业银行。顺应互联网金融的融合化发展趋势,工商银行2017年全力打造工银二维码支付的升级版——e支付平台,进一步提升扫码支付的通用性和开放度,力求实现对各商业银行、银联二维码及市场主流第三方支付扫码用户的全面受理,搭建一个安全性更高、通用性更好、便捷性更强的移动扫码支付平台,推动我国移动支付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秉持“得商户者得天下”的理念,依托“互联网产品 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营销”的市场拓展策略,工商银行用短短一年时间推动工银二维码(e)支付商户突破245万户,累计交易额达到34亿元,移动支付网络既广泛覆盖大酒店、大卖场、大百货、机场高铁这样的“大动脉”,又密集延伸至便利店、加油站、咖啡厅、出租车这些“毛细血管”,切实将金融服务触角广布于社会民生的各个领域,有效提升了中小商户和个人客户服务水平。工商银行还以二维码(e)支付为纽带,运用大数据技术深度挖掘分析中小商户的经营状况和融资需求,以数据化、纯信用、全线上的融资产品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获取金融服务的门槛,目前已为1.5万商户提供了230亿元信贷资金支持。
(二)受理端
工商银行积极推出线上pos与智能pos,不断满足传统收单商户与线上商户在移动支付时代的新需求。线上pos是工商银行铺设的一条高效顺畅的线上高速公路,也是国内银行业首个跨行业、跨媒介、跨机构的线上综合收银平台,致力于为互联网时代的独立电商与平台电商提供集银行卡收单、第三方账户收单于一体的一站式在线收单服务。
线上pos将先进的安全技术、精湛的设计理念、贯通的连接标准融为一体,受到了市场的广泛欢迎,目前工商银行线上商户已超过90万户,既包括携程、苹果、迪士尼等知名独立企业,也覆盖工银e生活、融e购等平台电商。此外,工商银行还在进一步加快智能pos的推广与应用,通过布放集刷、插、挥、扫于一体,汇集餐饮点单、零售进销存等多种行业应用的受理终端,为广大商户提供支付结算、会员管理、客户营销、数据分析等综合化服务,帮助线下实体商业实现销售、运营以及用户管理的数字化转型。
(三)平台端
2017年8月工商银行推出了一款全新的工银信用卡专属app——工银e生活,旨在打造面向本行及他行客户与商户,集生活、消费和金融服务于一体,整合支付、融资、信息中介功能的开放式、互动型、综合化智能服务平台。
该平台以支付服务作为切入点,客户注册绑卡后支持二维码支付、指纹支付、一键支付等多种移动澳门赌场网址的支付方式,可享受购物、美食、住宿、出行、娱乐、影票、外卖、手机充值等丰富的线上线下场景化服务,还集成了融e借、现金分期、账单分期等信贷融资功能,为广大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生活、消费和金融服务。后续工商银行还将以e生活为利器,深度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生物识别等前沿技术,构建包括客户信息识别、综合支付服务、网络消费融资、智能个人服务等功能在内的金融科技生态圈,为客户打造集成式、个性化、智能化的移动支付和消费金融新体验。
四、民生银行:把握无卡支付机遇构建支付生态圈
(一)突破线上线下,抢占无卡支付制高点
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从2016年起大力发展二维码支付、二维码收单、特惠业务,坚持“线上线下相融合,近场远程相融合”的发展策略,深入发展创新“信用卡 行业应用”的商业模式。
1、信用卡 交通
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不断拓展行业应用,培养客户使用无卡支付的习惯。目前,民生信用卡app已实现交通卡空中加载,客户只需要通过民生信用卡app就可以快速加载公交一卡通,实现“手机就是公交卡”。近期,民生信用卡还将支持银联云闪付在交通领域的oda模式,支持nfc支付远程及脱机免密支付。同时,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也正在积极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普惠卡”,将信用卡与地铁公交卡等功能合为一体,初步探索“信用卡 行业应用”的系统架构及商业模式。
2、信用卡 海淘
在海淘用户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下,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积极开展信用卡海淘业务,优化用户海淘体验。目前,visa checkout及美国ebates海淘返利平台已陆续在民生信用卡微信或商城渠道上线,持卡人可通过visa checkout完成快捷支付,还可享受最高10%的购物返利。
3、信用卡 可穿戴设备
2016年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达7623万台,同比增长169.2%,市场规模达185.5亿元。智能可穿戴设备未来潜力巨大,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主动把握市场、抢占先机,于2015年开始探索“可穿戴设备 信用卡”发卡模式,将信用卡功能通过空中加载或者预置方式提前加载到可穿戴设备,为用户带来更加安全、便利、优质的支付体验。
4、信用卡 eid(电子身份证)
eid开创了在线身份认证新模式。随着业务办理向移动互联网端转移,如何更快速、有效、安全地实现客户身份验证,成为移动端应用的关注点之一。
“信用卡 eid”模式是指将电子身份证写入信用卡,通过与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人口库对接,采用先进的基于硬件的非对称密钥验证方式,实现在线身份验证。该项认证方案已在12306网络实名购票、在线彩票、海淘通关等领域得到应用和部署。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将选取具有eid发行资质的制卡商,将eid应用加载到双界面信用卡中,通过提供在线认证服务提高客户用卡体验。
(二)回归服务本源,以客户为中心打造新体验
2017年,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全力打造新版app——“全民生活”。其正式上线是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向互联网金融转型的重要举措。“全民生活”将全力打造集支付、获客、营销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平台,满足客户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需求。
在支付方面,“全民生活”融合了二维码支付、免密快捷支付、指纹支付、声纹支付、人脸识别及ar等多项创新产品。在行业应用上,融合了公交卡、etc、共享单车、团购、通信等多项高频应用场景。除此之外,“全民生活”简化了此前信用卡营销活动的流程,以无形的卡带给客户看得见的优惠,满足客户线上线下全景式无卡支付需求。
无卡支付业务的发展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将密切关注在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各类新兴技术的发展与变化,在不断创新中持续提升服务水平,构建智慧化的综合支付平台,打造新科技和新服务,迎接无卡支付新时代带来的挑战。
五、虚拟信用卡:无卡支付时代的信用卡创新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支付便捷化需求的不断增强,互联网支付逐渐成为主流。在此背景下,银行不断创新,虚拟信用卡应运而生。
(一)银行试水虚拟信用卡
毫无疑问,虚拟信用卡的出现对支付行业来说是一个颠覆性变革。2013年4月,上海农商银行与阿里巴巴合作推出业内首款虚拟信用卡产品——信任宝,在互联网行业和信用卡市场引起广泛关注。该产品在双方集团内部进行了试运行,但在试运行期间,由于虚拟信用支付业务与当时的合规监管制度存在不少需要适应和完善之处,因此该产品当时并未对外发布。
2014年3月,中信银行和众安保险分别联合支付宝、腾讯推出淘宝异度支付信用卡、微信信用卡,但很快就被“叫停”。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下发的紧急文件《关于暂停支付宝公司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等业务意见的函》指出,虚拟信用卡在落实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保障客户信息安全等方面尚待进一步研究,有关部门将对其合规性和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估。
对金融支付领域进行审慎监管是各国惯例,规避风险也是必要之举,但从长远来看,互联网金融是大势所趋。虽然上海农商银行和中信银行初步试水虚拟信用卡并未成功,却为网络消费信贷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二)“变相”的虚拟信用卡抢滩支付市场
2015年2月,京东推出“白条”;4月,支付宝推出“花呗”。这两款产品均具有“先消费,后还款”的信用消费功能。与此同时,其他消费分期产品也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以“花呗”、“白条”为代表的消费金融产品其实是“变相”的虚拟信用卡;以趣分期、快分期为代表的消费分期产品实际上也都是虚拟信用卡的“变身”。
2016年4月1日,百度钱包在海外市场上线了monica pay服务。简单来说,monica pay就是通过用户在国内的消费数据,形成一张可用于国外市场的虚拟信用卡。人们在出国旅行前,一般都需要研究汇率、当地的消费水平以及计算兑付货币金额等,而使用monica pay,不需要去银行注册,只要扫描签证,即可得到当地优惠最多的8家银行虚拟信用卡,而且根据使用场景的不同,monica pay会智能选择优惠力度最大的信用卡来结账。
因使用的便利性,第三方信用支付产品尤其是消费分期产品赢得人们的青睐。据统计,近十年来,中国负债消费的客群规模上涨了10%,至2020年我国消费信贷规模预计将达到42万亿元人民币,“变相”的虚拟信用卡正在迅速切入信用消费市场。
(三)银行信用卡进入虚拟时代
近几年,第三方支付机构和电商平台相继推出了类似虚拟信用卡的消费授信业务,“花呗”和“白条”这类信用支付产品凭借线上消费场景的优势拥有了庞大的用户群体,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用户对传统信用卡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以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为代表的扫码支付已经全面渗透入传统信用卡的使用场景。在国家不断鼓励互联网金融创新的背景下,虚拟信用卡产品的合规性与安全性问题初步得到解决。为拼抢信用消费这块“大蛋糕”,多家商业银行纷纷推出虚拟信用卡,欲与第三方信用支付产品一争高下。
2014年10月31日,浦发银行率先推出“e-go卡”。“e-go卡”在申请时需要绑定浦发银行的实体信用卡,一分钟即可核发;该卡仅支持线上支付,如果在线下使用“e-go卡”进行支付,必须绑定支付宝或微信钱包等移动支付工具。2015年9月,中国银行推出“中银长城e闪付卡”,该卡采用hce技术,以中国银行信用卡品牌客户端(“缤纷生活”、“中银易商”)为平台,结合动态密钥、支付令牌、云端验证、nfc等新科技,通过云端服务器与客户端进行交互,在客户端中完成数字信用卡的发卡、密钥下载、身份验证和近场支付等一系列交易。“中银长城e闪付卡”在申请时同样需要绑定本行的实体信用卡,支持线上线下支付。当e闪付用户在线下进行消费时,打开客户端中“中银长城e闪付”的“我要支付”页面,将手机靠近pos非接触读卡器轻轻一晃,发出“嘀”的一声即完成支付。建设银行紧随其后,于2016年1月21日推出首张具有开关功能的虚拟信用卡——“龙卡e付卡”,所谓开关功能,即允许持卡人根据自己的需求停用、启用卡片,或者在额度内自行设置交易限额,开启交易提醒功能。
2017年,农业银行、中信银行、交通银行、平安银行也都相继推出虚拟信用卡。“电子信用卡”是中信银行继2014年与支付宝、腾讯合作试推虚拟信用卡被“叫停”之后的又一次尝试。这4家银行的虚拟信用卡也只可用于线上交易,如果在线下进行支付的话,也同样需要绑定支付宝或者微信钱包等。申请时,农业银行的“信用币”以及平安银行于9月18日推出的“不带卡”都不需要绑定本行的实体信用卡;交通银行的“手机信用卡”、中信银行的“电子信用卡”则需要绑定本行的实体信用卡才能申请。
广发银行的“极客卡”是通过“人脸识别 电子签名”完成激活的虚拟信用卡,目前尚相处于试运行阶段,用户可以申请办卡,但获批概率相对较低。2017年9月22日,广发银行正式发布大学生专属虚拟信用卡——“摆范儿卡”,为大学生提供了正规、便捷、潮流的信用消费体验。该卡从大学生关注时效性需求入手,采用“即申即用”的虚拟发卡模式,申请当天即可使用。此外,该卡还特别增加了线上消费计积分的功能,充分满足大学生的信用消费需求。
银行审时度势推出虚拟信用卡,直接与“花呗”和“白条”对垒,足见银行在移动支付领域谋求变局的决心。虚拟信用卡的推出不仅是顺应银行账户虚拟化的需要,也是银行对线下支付电子化挑战的必然选择。虚拟信用卡的相继推出,意味着信用卡开始进入虚拟时代。
(四)虚拟信用卡迎来发展的春天
不可否认,虚拟信用卡确实具有实体信用卡所不具备的优势。首先,用户出门不需要携带多张卡片,较为方便;其次,虚拟信用卡在支付环节可采用扫码支付或nfc支付,减少了卡片被复制的风险;再次,虚拟信用卡在网购特别是海淘方面使用范围更广。此外,虚拟信用卡还大大降低了银行在制卡等环节的成本。但需要注意的是,如何快速识别用户身份的真伪、信用状况是否符合要求以及确定授信额度等,是银行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中国信用卡行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下半场,虚拟信用卡将是传统信用卡中心谋求变局的一根利刺,其背后将是银行从产品、服务、营销到管理的全方位经营模式的改变,也是传统信用卡中心变身成为互联网平台的一个重要标志。
随着澳门赌场网址的支付方式的不断创新,传统信用卡正越来越具备虚拟信用卡的某些特性,虚拟信用卡和实体信用卡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虚拟信用卡代表了无卡支付的新趋势,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对网络消费信贷行业的发展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尽管在现阶段的技术条件下,虚拟信用卡产品是一场“成功的探索,未竟的创新”,但随着身份认证技术的不断成熟和“互联网 ”的不断深化,虚拟信用卡必将迎来发展的春天。
(文章来源:中国信用卡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