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的误读与正见 -澳门赌场网址

新闻中心

互联网金融的误读与正见
2014-02-26 17:32:31 来源:虎嗅网
分享到:

上周一,参加了一个金融圈的小型聚会,会上讨论的一个主题就是互联网金融。两位来自传统金融企业的朋友的发言与张化桥先生在《南华早报》上发表的观点非常相似:比如互联网企业没有金融牌照、没有专业能力、资金还会交到专业的金融机构手中,云云。站在一位专业人士立场,这些看法很对,说白了,不管是李家江山还是张家王朝,都需要做事的人,互联网金融也需要专业人士来帮助打理资金。但是,从投资的角度,这些观点则大谬。像支付宝这样的外来者的入侵,会改变行业格局,传统金融机构的投资者对此应当引起足够的警惕。事实上,仅仅230多天,余额宝的规模就从0蹿升至4000多亿,用户数达6100万,将一家名不见经传、连年亏损的小基金公司变成了行业的老大,难道这一切还不足以震撼我们四平八稳的金融大佬?至于资质问题,阿里控股天弘基金难道没有一点提示作用么?
 
中国金融业是管制最为严格的行业,而中国的互联网行业是最市场化的行业。这两个行业的碰撞必然会导致火星撞地球的壮观景象。金融行业有着严格的游戏规则、高耸的进入壁垒和有限的竞争对手,而互联网行业则奉行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谁都可以参与游戏,竞争异常激烈。从最近一些上周一,参加了一个金融圈的小型聚会,会上讨论的一个主题就是互联网金融。两位来自传统金融企业的朋友的发言与张化桥先生在《南华早报》上发表的观点非常相似:比如互联网企业没有金融牌照、没有专业能力、资金还会交到专业的金融机构手中,云云。站在一位专业人士立场,这些看法很对,说白了,不管是李家江山还是张家王朝,都需要做事的人,互联网金融也需要专业人士来帮助打理资金。但是,从投资的角度,这些观点则大谬。像支付宝这样的外来者的入侵,会改变行业格局,传统金融机构的投资者对此应当引起足够的警惕。事实上,仅仅230多天,余额宝的规模就从0蹿升至4000多亿,用户数达6100万,将一家名不见经传、连年亏损的小基金公司变成了行业的老大,难道这一切还不足以震撼我们四平八稳的金融大佬?至于资质问题,阿里控股天弘基金难道没有一点提示作用么?
 
中国金融业是管制最为严格的行业,而中国的互联网行业是最市场化的行业。这两个行业的碰撞必然会导致火星撞地球的壮观景象。金融行业有着严格的游戏规则、高耸的进入壁垒和有限的竞争对手,而互联网行业则奉行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谁都可以参与游戏,竞争异常激烈。从最近一些金融行业人士的表态看,享受着特殊保护的金融行业对于完全市场化的竞争规则很陌生:他们无法理解为什么有些互联网公司自己贴钱也要发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也无法理解互联网野蛮生长的方式,更没有互联网企业普遍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经营心态。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有一句名言,“企业的唯一目的就是创造顾客”,这句话被互联网行业演绎到了极致,为了获得用户,它们可以不择手段,比如忍受长期亏损,免费提供基础的、人人都不可或缺的工具(如新闻、电子邮件、搜索、即时通讯、杀毒、视频等),互相攻击诋毁,等等极端做法不胜枚举、不一而足。前面所说的贴钱发高收益理财产品也是这种思维的一种具体表现——这么做的目的无非就是获取最大量的用户资源。中国互联网行业诞生于上世纪末,迄今也只有15年左右的历史,而且如今的互联网业最牛的公司无不是经历了长期的亏损、长时间培育市场才有今日之所成,他们深刻理解用户是一切商业模式的根本,用户体验至关重要,而且他们看到了太多赢家通吃的局面,因此,对竞争高度敏感。
 
反过来,我们看咱们的金融行业,他们究竟凭什么就获得自己的用户和江湖地位?一言以蔽之:牌照。
 
大的金融机构之所以有今天的地位主要是因为获得牌照更早更全。有意思的现象是,只要获得了牌照,基本上都能活,自己再努努力还都活得很滋润,这与互联网行业赢家通吃的局面大相径庭。以我们的银行业举例,不仅五大行日子过得不错,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也过得有滋有味,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的城市银行也生意兴隆,因此,也难怪民营银行口子一开,企业趋之若鹜。在这里,我(微信号:abilitycircle)绝对不是要否定中国金融行业过去几十年来的进步(像商业银行的独立、上市,监管更加透明,逐步放开行业准入等等都是显而易见的进步),只是如果拿它与互联网行业比,则反差强烈。
 
雷军把互联网思维总结为“专注、极致、口碑、快”这七个字,如果我们来看“余额宝”这款产品,也完全符合这七字诀。专注:虽然有庞大的用户资源,但一开始只做一款活期产品;极致:用户只要与支付宝打交道,完全不必理会后面究竟是哪家基金在帮你打理,而且这投出的钱随时可以使用;口碑:每天更新收益率,甚至将每天的收益率发到用户的手机上,利用高收益率吸引用户;快:230天,从0到4000亿的基金规模,从0到6100万的用户规模,这个速度真够惊人!除了表面上的数据,快更体现在余额宝从策划到诞生的过程,且摘录《经济新闻周刊》的报道如下:
“2012年12月22日,周晓明向阿里小微金服集团国内事业群总裁樊治铭介绍增利宝余额宝模式的雏形。知道樊治铭比较忙,他打算用3~5分钟能把事情说清楚,但没想到刚说了一分钟,樊治铭就打断他,表示此事可行,大大出乎他的意料。……增利宝余额宝项目的合作十分顺利,支付宝的法务主管曾说,天弘基金和支付宝的合作,签了6个协议只用了4个邮件,周晓明作为天弘基金的项目负责人,在邮件里只出现了一次……作为合作方,支付宝为此投入了巨大资源,动用了200多人的技术团队”。
 
传统金融界人士看到余额宝高达6个百分点年化收益率就只有两个字:担心。这么高的收益率如何持续?而且是活期的!实际上,互联网企业是将收益率作为一种营销手段在运用。收益率高还是低是市场决定的,趁着高的时候,大力宣传,这不就是传统的基金惯用的营销策略么?至于张化桥先生认为存款利率市场化之后,余额宝就失去了意义了。确实是,但是余额宝是不是促进了存款利率市场化呢?更为关键的是,支付宝借此培育起自己庞大的理财用户资源,而不再是一家简单的支付公司,有了这个资源,支付宝就可以做基金,有了用户资源,支付宝做银行也不是不可以。当然,前提是先拿牌照。
 
不过,银行牌照对于支付宝而言并不是一个高不可攀的壁垒:首先,现在已经允许设立民营银行了;其次,除了大型银行之外,中国还有数百家城市或农村商业银行,因此,收购也不失为一个可行的策略。上述逻辑与张化桥先生看法不同的关键在于,无论是基金还是银行,都有用户粘性,并不是说余额宝完蛋了,做余额宝的公司也成先烈了。因此,即使“余额宝”这款产品在存款利率市场化之后会失去了存在的核心价值——我感觉这个产品的名称会有长期存在的价值,但支付宝的价值却反而提升了,而不是消减了。
 
最近一个热点是央视的评论员撰文建议取缔余额宝,认为余额宝推高了社会融资成本。首先,这位评论员的建议在法理上存在非常大的问题,如果余额宝不合规,早就被喊停了,哪里需要他来告诉监管者?这位评论员的文章很有“大字报”的意味。其次,推高社会融资成本与事实也并不相符,众所周知,中国信贷市场存在着双轨制:一方面是按照基准贷款利率拿贷款的大型国有企业,另一方面是大量以远远高于基准利率拿贷款的中小型企业。由于存款利率的限制,贷款利率则市场化,银行轻轻松松从存贷款利率差中赚钱。更加畸形的是,大型企业拿到低成本的银行贷款后,还可以放给中小企业,从中赚利差。余额宝确实一定程度上抬高了银行的资金成本,但是,只是有可能抬高少数大型企业的融资成本(能不能要看银行转嫁成本的能力),而对大量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影响不大。同时,银行享受的特别低的资金成本本就不合理,中国曾经相当长时间存在存款利率低于消费价格指数(cpi)的情况,这明显不合理。很显然,利率市场化是既定的正确方向,余额宝不过是加快了向这个方向前进的速度。
 
正如我在《“坏银行”为何受追捧》中所指出的,余额宝目前获得的高收益也是银行自己炒上去的,因为余额宝主要的投资方向就是对同业短期协议存款。中国的商业银行总是有做不完的生意,因此经常将资金使用到极限,同时只要有条件就不断地融资补充资本金。让我们看看截止2013年三季度中国上市银行的存贷比吧:

 
中国对商业银行存贷比的要求是低于75%,但16家上市银行中,招商银行三季度提交报表时突破了这根红线,其他银行也多在70%的水平。银行自己把资金搞得这么紧张,也怪不得被“余额宝”打了个措手不及。不过,半年多时间过去之后,不少商业银行也推出了自己的类似“余额宝”的产品——我认为这标志中国存款利率市场真的开始了,银行以前的不断扩大资产负债表、赚利差的商业模式将受到挑战,商业银行经营也可能趋于理性,抑制它们无节制地做大资产负债表的冲动。
 
当然,“余额宝”问题也不是没有:首先,许多人已经指出流动性管理的挑战,在基金净流入的情况下,不存在这个问题,一旦出现净流出,就意味着支付宝可能要垫资;其次,余额宝的收益率不可能长期维持在目前的高位,一旦降下来,用户接不接受将是一个考验;再次,银行如果也提供类似的产品——事实上银行已经开始提供了,那“余额宝”的吸引力将大大降低。
 
回到文章开始的那次聚会,一位来自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朋友分享了芝商所崛起的秘密:它曾经也是一家不起眼的交易所,但因为抓住了电子交易的机遇,与彭博这样的新兴力量紧密合作,才迅速成为行业领先者。芝商所的崛起史说明了技术和创新确实会改变行业格局。美国的历史会在中国重演么?
金融行业人士的表态看,享受着特殊保护的金融行业对于完全市场化的竞争规则很陌生:他们无法理解为什么有些互联网公司自己贴钱也要发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也无法理解互联网野蛮生长的方式,更没有互联网企业普遍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经营心态。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有一句名言,“企业的唯一目的就是创造顾客”,这句话被互联网行业演绎到了极致,为了获得用户,它们可以不择手段,比如忍受长期亏损,免费提供基础的、人人都不可或缺的工具(如新闻、电子邮件、搜索、即时通讯、杀毒、视频等),互相攻击诋毁,等等极端做法不胜枚举、不一而足。前面所说的贴钱发高收益理财产品也是这种思维的一种具体表现——这么做的目的无非就是获取最大量的用户资源。中国互联网行业诞生于上世纪末,迄今也只有15年左右的历史,而且如今的互联网业最牛的公司无不是经历了长期的亏损、长时间培育市场才有今日之所成,他们深刻理解用户是一切商业模式的根本,用户体验至关重要,而且他们看到了太多赢家通吃的局面,因此,对竞争高度敏感。
 
反过来,我们看咱们的金融行业,他们究竟凭什么就获得自己的用户和江湖地位?一言以蔽之:牌照。
 
大的金融机构之所以有今天的地位主要是因为获得牌照更早更全。有意思的现象是,只要获得了牌照,基本上都能活,自己再努努力还都活得很滋润,这与互联网行业赢家通吃的局面大相径庭。以我们的银行业举例,不仅五大行日子过得不错,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也过得有滋有味,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的城市银行也生意兴隆,因此,也难怪民营银行口子一开,企业趋之若鹜。在这里,我(微信号:abilitycircle)绝对不是要否定中国金融行业过去几十年来的进步(像商业银行的独立、上市,监管更加透明,逐步放开行业准入等等都是显而易见的进步),只是如果拿它与互联网行业比,则反差强烈。
 
雷军把互联网思维总结为“专注、极致、口碑、快”这七个字,如果我们来看“余额宝”这款产品,也完全符合这七字诀。专注:虽然有庞大的用户资源,但一开始只做一款活期产品;极致:用户只要与支付宝打交道,完全不必理会后面究竟是哪家基金在帮你打理,而且这投出的钱随时可以使用;口碑:每天更新收益率,甚至将每天的收益率发到用户的手机上,利用高收益率吸引用户;快:230天,从0到4000亿的基金规模,从0到6100万的用户规模,这个速度真够惊人!除了表面上的数据,快更体现在余额宝从策划到诞生的过程,且摘录《经济新闻周刊》的报道如下:
“2012年12月22日,周晓明向阿里小微金服集团国内事业群总裁樊治铭介绍增利宝余额宝模式的雏形。知道樊治铭比较忙,他打算用3~5分钟能把事情说清楚,但没想到刚说了一分钟,樊治铭就打断他,表示此事可行,大大出乎他的意料。……增利宝余额宝项目的合作十分顺利,支付宝的法务主管曾说,天弘基金和支付宝的合作,签了6个协议只用了4个邮件,周晓明作为天弘基金的项目负责人,在邮件里只出现了一次……作为合作方,支付宝为此投入了巨大资源,动用了200多人的技术团队”。
 
传统金融界人士看到余额宝高达6个百分点年化收益率就只有两个字:担心。这么高的收益率如何持续?而且是活期的!实际上,互联网企业是将收益率作为一种营销手段在运用。收益率高还是低是市场决定的,趁着高的时候,大力宣传,这不就是传统的基金惯用的营销策略么?至于张化桥先生认为存款利率市场化之后,余额宝就失去了意义了。确实是,但是余额宝是不是促进了存款利率市场化呢?更为关键的是,支付宝借此培育起自己庞大的理财用户资源,而不再是一家简单的支付公司,有了这个资源,支付宝就可以做基金,有了用户资源,支付宝做银行也不是不可以。当然,前提是先拿牌照。
 
不过,银行牌照对于支付宝而言并不是一个高不可攀的壁垒:首先,现在已经允许设立民营银行了;其次,除了大型银行之外,中国还有数百家城市或农村商业银行,因此,收购也不失为一个可行的策略。上述逻辑与张化桥先生看法不同的关键在于,无论是基金还是银行,都有用户粘性,并不是说余额宝完蛋了,做余额宝的公司也成先烈了。因此,即使“余额宝”这款产品在存款利率市场化之后会失去了存在的核心价值——我感觉这个产品的名称会有长期存在的价值,但支付宝的价值却反而提升了,而不是消减了。
 
最近一个热点是央视的评论员撰文建议取缔余额宝,认为余额宝推高了社会融资成本。首先,这位评论员的建议在法理上存在非常大的问题,如果余额宝不合规,早就被喊停了,哪里需要他来告诉监管者?这位评论员的文章很有“大字报”的意味。其次,推高社会融资成本与事实也并不相符,众所周知,中国信贷市场存在着双轨制:一方面是按照基准贷款利率拿贷款的大型国有企业,另一方面是大量以远远高于基准利率拿贷款的中小型企业。由于存款利率的限制,贷款利率则市场化,银行轻轻松松从存贷款利率差中赚钱。更加畸形的是,大型企业拿到低成本的银行贷款后,还可以放给中小企业,从中赚利差。余额宝确实一定程度上抬高了银行的资金成本,但是,只是有可能抬高少数大型企业的融资成本(能不能要看银行转嫁成本的能力),而对大量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影响不大。同时,银行享受的特别低的资金成本本就不合理,中国曾经相当长时间存在存款利率低于消费价格指数(cpi)的情况,这明显不合理。很显然,利率市场化是既定的正确方向,余额宝不过是加快了向这个方向前进的速度。
 
正如我在《“坏银行”为何受追捧》中所指出的,余额宝目前获得的高收益也是银行自己炒上去的,因为余额宝主要的投资方向就是对同业短期协议存款。中国的商业银行总是有做不完的生意,因此经常将资金使用到极限,同时只要有条件就不断地融资补充资本金。让我们看看截止2013年三季度中国上市银行的存贷比吧:
 
中国对商业银行存贷比的要求是低于75%,但16家上市银行中,招商银行三季度提交报表时突破了这根红线,其他银行也多在70%的水平。银行自己把资金搞得这么紧张,也怪不得被“余额宝”打了个措手不及。不过,半年多时间过去之后,不少商业银行也推出了自己的类似“余额宝”的产品——我认为这标志中国存款利率市场真的开始了,银行以前的不断扩大资产负债表、赚利差的商业模式将受到挑战,商业银行经营也可能趋于理性,抑制它们无节制地做大资产负债表的冲动。
 
当然,“余额宝”问题也不是没有:首先,许多人已经指出流动性管理的挑战,在基金净流入的情况下,不存在这个问题,一旦出现净流出,就意味着支付宝可能要垫资;其次,余额宝的收益率不可能长期维持在目前的高位,一旦降下来,用户接不接受将是一个考验;再次,银行如果也提供类似的产品——事实上银行已经开始提供了,那“余额宝”的吸引力将大大降低。
 
回到文章开始的那次聚会,一位来自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朋友分享了芝商所崛起的秘密:它曾经也是一家不起眼的交易所,但因为抓住了电子交易的机遇,与彭博这样的新兴力量紧密合作,才迅速成为行业领先者。芝商所的崛起史说明了技术和创新确实会改变行业格局。美国的历史会在中国重演么?

掌柜寄语:互联网金融时代,是机遇和挑战共存,用真正的自愿、服务至上冲击传统金融秩序和观念,让老百生真正受惠!
关于汇卡联系澳门赌场网址新闻中心安全中心澳门赌场网址的合作伙伴丨    客服热线4006286928  
广东汇卡商务服务有限公司 ©2003-2019澳门赌场网址的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20289    
 
      
网站地图